
針灸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透過針刺人體特定穴位來調節氣血、平衡陰陽,進而達到調理身體、促進健康的效果。想藉由針灸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又擔心不知道該注意那些事情嗎?軒林中醫帶你了解針灸一星期可以針灸幾次、需要持續多久才能有效果、針灸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以及針灸後的禁忌有哪些。
針灸的原理是什麼?
在傳統中醫觀點中,經絡是人體內氣血和能量的通道,當我們身體發生異狀產生不適時就是因為這個能量通道有所堵塞。於是我們需要使用針灸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症狀。而在現代醫學的觀點,針灸藉由刺激神經能夠調節自律神經、達到調理血液循環、調節情緒等效果。
治療機制 | 中醫觀點 | 現代醫學觀點 |
---|---|---|
疏通氣血 | 經絡暢通、氣血流暢 | 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流 |
調節臟腑 | 穴位對應五臟,調整功能 | 調理內分泌、自律神經反應 |
止痛與抗炎 |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 釋放腦內啡肽、血清素等天然止痛物質 |
情緒與壓力緩解 | 心腎不交、肝氣鬱結可致焦慮失眠 | 針灸可調節副交感神經,調理焦慮、憂鬱症狀 |
針灸可以每天嗎?一星期可以針灸幾次?

針灸以針刺激穴位調節身體氣血,在一般狀況下並不建議天天去使用它。在多數情況下,就算是初期需要比較頻繁的進行針灸,我們也建議一星期不要超過2或3次。而當我們已經藉由針灸初步達到初期目標後,會逐漸將頻率調節到1周甚至2周1次。而當我們達到目標,想要維持效果、進行常態的預防與保健時,一個月建議大概針灸1到2次即可。
階段 | 頻率 |
初期 | 一周1~3次 |
中期 | 一到兩周1次 |
保養預防 | 一到兩個月1次 |
針灸要多久才會有效果?
療效顯現的時間實際上會根據個人體質、病情嚴重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而有所不同無法一概而論,針對不同的症狀與目標,看見效果的次數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比較急性的症狀如肌肉拉傷等,針灸1到3次內就可以感受到效果。而如果是想調理身體其他慢性疾病的問題,就會需要比較久才會感覺到有所調理。例如積久成疾的身體過度使用,可能就要定期針灸1個月以上才會看到效果
急性 | 1~3次 |
慢性 | 每周1~3次,持續1~3月 |
針灸有壞處嗎?
在適當情況下使用針灸對於一般人來說並沒有壞處,但長時間且頻繁的藉由針灸刺激穴位有可能導致穴位過於敏感、神經過敏、免疫功能下降等問題。因此在針灸時還是需要尋求有正式執業核可的中醫師才能讓人安心。
另外如果有一些特殊狀況也建議先別針灸:
- 疲累飢餓,生理狀況不好
- 心血管疾病者
- 會暈針
- 孕婦
- 無法配合針灸療程(10~15分鐘)靜止不動
- 情緒不穩
針灸後的禁忌有哪些?

針灸的原理是刺激穴位調理身體,所以在針灸過後需要稍微照顧一下剛經歷過一番消耗的身體以便盡速復原。以下有幾點常見的建議,希望針灸後的人可以盡量注意:
- 避免劇烈運動:針灸後應避免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如打球、游泳等,以防止出汗過多和可能的感染。
- 注意保暖:針刺後應避免受涼,防止風寒侵入。
- 適當飲食:治療後避免過度飲食,特別是過飽或過度飲酒,並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等。
想用針灸解決你的困擾嗎?快來諮詢軒林中醫診所!

針灸的頻率和療程應根據個人病情和體質,由專業中醫師評估後制定。遵循醫師的建議和針灸後的注意事項,能夠更好地發揮針灸的療效,確保治療的安全性。軒林中醫重視每一位顧客在這裡的體驗和感受,也有體貼友善的服務團隊。高品質的醫術、用藥和醫材只是標配,我們更在意的是有溫度的關懷和照顧。期許可以為每一個來尋求幫助的人帶來撥雲見日的清朗般的體驗,擁有煥然一新的健康生活!
我們不說艱澀難懂的詞彙,讓中醫顯得撲朔迷離;喜歡用淺顯易懂的舉例,讓中醫變得平易近人,我們相信中醫是貼近生活的健康選擇。學貫中西的我們,追求的是全人醫療 ─ 重視的不只是症狀的改善,更是對整個人的關懷。
看更多中醫師專欄